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系统科学地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原则。当前,全市上下必须深刻领悟“六个坚持”原则,将全面深化改革的运城实践进行到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领导内容的全方位,党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二是领导过程的全方位,党的领导必须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推出了许多利于民生、顺应民心的改革举措,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落实改革方案,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守正”就是要坚守正道、坚持真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方面绝不动摇。“创新”就是在坚持守正基础上不断取得新发展,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统一,为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新时代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度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推动解决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问题,而制度建设也能够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就要求全党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以改革完善制度、以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以治理能力保障制度实施,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改革和法治呈现为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辩证关系。《决定》中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全党要继续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一方面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我国将改革的重心置于经济体制,并以此为中心对其他领域做出相应调整。新时代十余年的实践证明,以往单项突破或局部推进的方式无法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就要求全党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等重大关系,在处理结构性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系统性重构和整体性重塑,以此实现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
当前,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深刻领会“六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并将其全面准确贯彻到运城改革开放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进一步把运城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以时不我待的状态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来源:运城日报;编辑:闫雪)